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經濟影響著各行各業,倒逼著各大行業的轉型和變革,受沖擊最大的應該是傳統制造業。網店、電商平臺、O2O等新興互聯網營銷渠道的突起和革新,以及新一代消費者對互聯網消費的追捧,讓原本興旺的傳統經營模式變得暗淡,業務收縮、利潤下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倍增,市場需求下降,這更加劇了傳統制造業的經營壓力。
因此,在過去的一年來,關于各產業領域的制造工廠,尤其OEM代工廠紛紛倒閉或退出市場的新聞屢見報道,例如有報道稱,面對訂單量不斷流失,缺乏核心技術、資金鏈斷裂,東莞制造業接二連三出現工廠倒閉,“近一年以來,至少有4000家企業關門”。
而作為電子制造業之一,國內照明行業的日子同樣不好過,各地大型照明燈具賣場紛紛降租或關門倒閉的消息也不斷傳出,而國內至少三四千家公司退出照明市場的傳言,更是喧囂一時。這多少讓外界覺得照明行業過于悲觀。當然,作為制造行業,各照明企業確實走到了一個轉型陣痛的關鍵期。
面對行業洗牌淘汰和激烈競爭,那些經營發展比較成功的照明品牌企業,他們目前正在做哪些部署,或正在推進哪些產品、技術或渠道的創新?這同樣也是部分企業同行期待參考的話題。為此,小編將羅列介紹部分企業在產品、技術、市場方向上的創新“突圍”之舉,一同探討企業的創新發展。
傳統制造業壓力倍增
技術領域創新
從智能照明到汽車照明
說到照明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人們提到最多而且普遍在著手推進的,是智能照明技術。正如歐普照明中國區CEO丁龍提到,智能照明技術處在一個摸索階段,是未來的重要技術方向,發展的市場機會和空間很大,無論是哪一類的照明企業,都應該在智能和通訊方面做一些準備。
縱觀國際照明巨頭,飛利浦正集中業務和資源發展創新智能照明系統;通用電氣(GE)宣布與行業龍頭高通、蘋果合作,推廣智能照明產品,并將會推出一款可變色LED智能燈泡,產品將于2015年年底上市。而放眼國內企業,雷士、歐普、鴻雁、瑩輝、木林森、特優仕等大部分企業均在智能照明領域開拓布局。
飛利浦、歐司朗等國際照明巨頭擁有專利、技術上的強大優勢,走在照明高端技術創新的前沿,他們的研究和產品技術推廣方向,往往代表著照明行業的產品市場潮流趨勢。
除了智能照明,我們注意到,國際照明巨頭同樣重視汽車照明這一細分市場領域的開拓。據了解,2012年汽車內部用LED產品滲透率為80%,預計到2020年上升到90%,汽車照明產品還是毛利率較高的照明產品,達到了40%以上。歐司朗、lumileds等是作為較早的汽車照明“玩家”,未來更專注于汽車照明業務,而國內照明廠商方面,包括星宇股份、飛樂音響、鴻利光電、比亞迪、瑞豐光電、雪萊特光電、三安光電等都在通過不同的方式涉足此領域。
尤其是鴻利光電汽車照明業務年均增長率在40%以上,毛利率從2011年的34.35%提高到2013年的44.25%,相比其它業務毛利率的下滑,汽車照明業務可謂是異軍突起。再比如三安光電,2015年7月三安光電全資子公司安瑞光電與北汽銀翔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安瑞光電在重慶市設立分公司,為北汽銀翔生產汽車燈具及汽車應用的LED產品(包含汽車照明燈、信號燈、內飾燈、裝飾燈、電子儀表儀器應用、GPS/DVD顯示器等),北汽銀翔承諾安瑞光電在所供項目的份額不低于70%。
細分市場創新
農業照明與智慧照明
同樣屬新興細分市場,LED農業照明或植物照明在2015年備受業界的關注和報道,并且也有不少企業早已在這方面大舉投入與布局。而國際照明巨頭同樣是走在了前頭,點燃農業照明或植物照明市場的硝煙。
2014年,飛利浦與位于美國芝加哥的Green Sense Farms合作建立LED光源室內農場,是全球最大的室內農場之一;GE宣布與專門從事蔬菜栽培的風險公司在日本宮城縣多賀城市合作,開發出使用LED照明的完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廠。據了解,該植物工廠不受外圍天氣變化影響,每天都能收獲10000棵品質穩定的生菜。2014年7月,松下在新加坡啟動了該國政府批準的首個室內蔬菜工廠,該蔬菜工廠生產品種為紅葉生菜等10種蔬菜,年產量為3.6噸。而歐司朗早在2011年推出Brilliant Mix解決方案,全力搶攻臺灣農業市場,將旗下LED聚焦在植物燈的應用層面,積極置入Golden Dragon Plus與Oslon SSL 80 LED。
據了解,“半導體照明光源在植物中的應用研究”是國家“863”重點扶持項目之一。LED在植物組培中的應用大有可為,組培在LED農業照明中最有可能市場化。全球LED應用植物照明的產值從2013年起,開始呈現高速成長,初步統計2014年達1億美元,2017年預計可達5億美元。隨著全球LED應用農業照明滲透率的提升,中國市場也慢慢興起,未來市場前景廣闊。
為此,廣州達森燈光股份有限公司照明事業部總經理楊喆接受本刊采訪時表示:“今年達森光電展示的一系列植物燈,市場關注度很高。我們現在和西北農林大學、陜西楊林高新農業示范基地在做聯合的研究。目前在實驗階段,完成后我們打算在兩年左右的時間內在市場大力推廣。”
除了“農業照明”,“智慧照明”也是人們較少涉及的新興領域。結合國內城市路道建設,上海三思電子工程有限公司的產品創新同樣值得關注。上海三思電子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鷹華接受本刊采訪時表示,目前三思正在大舉推出LED智慧路燈系統,企業堅持以研發創新技術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以可靠的產品質量為基礎,持續開拓銷售渠道,明確規劃發展主線,有利于充分展現企業優勢,樹立品牌形象。據悉,三思智慧路燈系統由三思高效可調光LED路燈、智慧路燈與智慧控制系統三部分組成,在滿足節能、高效道路照明需求的前提下,集環境監測、視頻監控、射頻信號感應、緊急呼叫報警、發布信息等功能為一體,還可以提供WIFI信號、充電樁充電等便利。預設多種情景模式,各個模塊協調互通共同實現智能管理,從而打造智慧街道、智慧園區、智慧城市層級體系。
結合市場特征
打造產品市場差異化
在通用商業照明領域,酒店照明應用市場廣闊,一些企業在這一領域早已發揮得淋漓盡致,比如西頓照明。
近來年,在發展酒店照明市場比較領先的西頓照明,定位為五星級酒店燈光提供商,致力成為全球最專業的照明系統服務商,以其高端的星級酒店照明產品和專業的照明應用設計顧問服務,在國內照明業界、裝飾設計界、酒店業界享有極高的品牌美譽度。那么,面對當前經濟大環境影響,西頓照明如何創新突破?
為此,日前第六屆中國LED照明應用峰會暨中國LED產業發展趨勢論壇上,惠州市西頓工業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陳實表示,在酒店照明市場做到一定的程度,需要有一定的規模來獲得進一步發展空間,專注細分領域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向更高領域發展。
“未來我們可能會在博物館、美術館領域進一步提高對燈光應用最高領域里面,做出一個新的品牌,開展在另外的領域做出另外的品牌,通過這些努力提高企業的品牌。我們在專業上向細分市場更高領域去努力,尋找更多的火車頭。”陳實說道。
除了在產品及技術領域的創新方向,在通用照明市場,那些發展較快的成功企業有怎樣創新布局?例如特優仕光電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在行業內廣泛關注的企業,在面對如今行業利潤整體下滑,業績依然卻保持了30%以上的同比增長,這是怎么做到的?
特優仕照明COO首席運營官何偉表示,特優仕照明產品市場還是定位在中高端,既不是細分市場中最高端的人群,也不是市場上最廉價的消費群,這樣的定位是基于中國市場的特征,比較吻合企業原來所熟知的領域。特優仕的優勢產品領域是在替換以前熒光類產品,如燈盤、筒燈、面板燈、T8、T5支架等。
特優仕照明基于最終應用的角度來看自身的產品布局,目前主要偏向室內照明,應用領域在于辦公類,包括學校、醫院、商超、車站等室內空間,努力做到更專業、更豐滿、更完整。比如同樣做T8燈管,1500lm,1800lm、2200lm、3000lm,紅外的、感應的、雷達的,應用在不同的銷售領域,特優仕照明會盡量做出更完整的解決方案。“未來我們將辦公照明和商超照明領域列為主要業務板塊,同時我們也會在優勢領域和核心業務定位領域盡量做加法。”何偉說道。
從渠道到服務
線下整合,線上升級
說到電商,歐普照明的一系列發展創新備受關注,從2015年10月起歐普照明推出“歐普到家”社區服務平臺。據了解,“歐普到家燈易換”是歐普照明旗下的社區服務平臺。“歐普到家”作為歐普旗下全新的服務品牌,主要提供家庭照明的多樣性家居服務及定制服務,服務將以線上平臺預約結合線下上門服務的O2O2F(注解:即onlinetoofflinetofamily,是一種將線上、線下、家庭結合在一起的三位合一的全新互聯網電子商務模式)為主要業務模式。現階段的核心服務是“燈e換”,即“歐普到家”在全國主要社區開展的上門換燈安裝服務,其中,檢測、拆卸、安裝、送貨4大服務項目實現免費。目前開通“歐普到家”服務的城市主要有上海、廣州、成都、長沙、西安、石家莊、鄭州、臨沂、長春等。
作為國內知名的照明品牌,歐普照明在家居照明品牌知名度家喻戶曉,具備強大的營銷隊伍和完善的國內外營銷網絡,擁有各類渠道終端銷售網點超過38000家,渠道市場規模成為行業第一,全年營業額達到近40億元。在電商渠道市場開拓上同樣領先行業,在2015年天貓“雙十一”交易額榜單上,歐普照明當日銷售額達到 1.22億,雄踞照明家裝行業榜首,打破去年的銷售記錄。因此,“歐普到家”這種創新的服務模式,是建立在歐普照明自身龐大渠道網點,以及互聯網電商渠道市場銷量突出的基礎上,是對原有服務的一種升級和創新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