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視雖已是公認的紅海,但想往里扎的品牌還不少。據搜狐科技了解,11月更是將有大戲開始上演,除了今年剛進入的暴風、風行要發布電視新品之外,康佳前總裁劉丹開始創業將推出自己的夢牌電視。而TCL集團原副總裁則拒絕了樂視賈躍亭的邀請,也要另起爐灶殺入互聯網電視陣營。屈指一數,今年以視頻運營和內容身份進入這一行業的新品牌,包括微鯨、風行、PPTV、優酷土豆就有4個。
這么多電視品牌的進入讓用戶有了更多的選擇原本是利好消息,但對于如今辨識度高又極為聰明的用戶而言并不好騙。目前,打開互聯網電視里面會有豐富的內容,包括游戲、視頻、電商、教育等五花八門,這些新進入者也欲在內容和應用上做文章,想要獲得收益,一些應用如視頻已經開始收費,例如,很多互聯網電視公司以“與院線同步大片”來吸引用戶付費影片,但這些影片實則已在電影院上映半個月。對于年輕用戶來說,觀看大片首選是電影院,其次會想辦法在互聯網上找到免費的內容,別忘了,這些早已通過“手機、平板”為主來消耗時間的年輕群體,你讓他在電視上“消費”不是動動嘴皮子就可以的。
一位智能硬件從業者這樣看互聯網電視,他認為,電視行業近3年從產品上革新較快,但對于一個耐用品,電視機換機周期至少是5年,而這些完全復制PC、手機上的電視應用又很難對用戶有足夠的吸引力。電視內容的付費還需要長時間的培養。
隨著一批新品牌電視的進入,新的一場廝殺大戰在所難免。品牌廝殺之后是用戶還是品牌得利?結果卻是兩敗俱傷,低價換來的是企業虧損,用戶產品體驗下降。
一切從樂視小米說起
傳統電視品牌通過10年的時間運用擅長的價格、營銷手段戰勝了國外彩電品牌,過了五六年平靜日子。隨著3年前樂視、小米用低價、互聯網思維方式的攪局,讓往日平靜的湖水再起波瀾。40寸電視1799元、47寸2999元、60寸4999元……價格的廝殺讓原本僅有微薄利潤的電視機沒了利潤甚至是虧本。樂視的進入便以“不靠硬件靠內容賺錢”的玩法直擊了傳統電視的軟肋。讓持續了20多年靠賣電視賺錢的傳統電視品牌一下子亂了陣腳,在樂視、小米以低價方式和顛覆的口號擺下陣勢時,曾讓傳統電視品牌感到驚慌。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曾私下表示,“他們下一步采取送電視的方式都有可能”。不過,從目前來看,樂視、小米并沒有如此豪氣。
“樂視、小米當初的障礙法確實讓我們剛開始有些看不懂,但他們的玩法我們也可以復制。”創維一位市場營銷負責人向搜狐科技表示。最后來看,低價、秒殺、眾籌,玩生態已不是小米、樂視的專屬,這一切都已被傳統電視品牌所復制。為了應對樂視、小米,創維旗下酷開、康佳旗下KKTV、TCL旗下芒果愛奇藝電視、長虹旗下CHIQ品牌都成為其互聯網子品牌。“互聯網子品牌通過線上銷售除了可以壓低價格與樂視、小米抗衡,另外也可以對原有公司的品牌價格形成保護。”奧維云網黑電事業總經理董敏表示。
此外,傳統電視品牌成立了內容運營公司,如海信的海視云、創維的酷開、TCL投資的歡網,TCL多媒體原CEO郝義曾表示,互聯網滲透客廳這塊大屏是大勢所趨,傳統電視品牌如不搶先布局運營公司將會淪落為僅是電視的加工廠。
因此,“平臺”的概念也出現在了傳統電視字眼里,TCL董事長李東生對外透露,TCL圍繞視頻、教育、游戲、生活的四大垂直子生態實現了依據流量、內容分發及大數據分析等與合作伙伴的平臺收益分成。
傳統電視品牌也更喜歡用日活躍用戶來證明自己是可以做到的。我們來對比一組公開的數據,TCL稱其智能電視日均活躍用戶數達到396.5萬,創維稱日均活躍用戶約400萬,海信稱日均活躍用戶接近500萬。
很顯然,在樂視、小米進入的3年時間里,傳統電視企業的思維開始改變,戰略隨之變革。一位彩電行業人士如此評價,樂視、小米的攪局則推動了傳統電視品牌至少10年的發展速度。
廝殺之后:品牌格局沒變業績虧損高層動蕩
除了在臺前的價格廝殺,臺后則是互挖墻腳。以電視主要的操盤手來看,鵬博士旗下大麥科技總經理周柳青曾在康佳電視擔任重要任職,小米副總裁戴青松是原創維副總裁、暴風電視CEO劉耀平原是創維彩電副總裁,優酷TV總經理蘇文華原是創維酷開副總經理。此外,還有眾多的公關、運營、供應鏈等職位,都讓新品牌電視公司挖去了不少。
然而廝殺之后,傳統電視品牌卻相繼陷入虧損。2015年前三季度,長虹虧損總額高達5億元,TCL多媒體虧損2.38億元,康佳虧損8.52億元。在這個時期,傳統電視品牌高管出現頻繁動蕩,從去年創維彩電副總裁劉耀平離職,到康佳總裁一年三次換帥,TCL多媒體原CEO郝義離職,都與公司業績下滑有關。
傳統電視品牌處于轉型的陣痛期,那么樂視、小米,還有那些新品牌電視已勝券在握了嗎?
據樂視、小米公開的數據,樂視電視截止目前銷售400萬,小米到今年計劃賣出100萬臺,加之去年30萬臺銷量,截止今年年底將有130萬臺銷量。另據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2015前三季度中國智能電視銷售2376萬臺,樂視小米銷量分別為180萬臺、75萬臺,占智能電視整體10.7%,很顯然,樂視、小米雖然攪局三年,其發展速度并沒有行業之前所期待的那么快。
從今年三季度,彩電一年的黃金銷售期來開,IHS研究機構統計,2015年三季度,中國電視廠商的面板采購量開始急劇減少,同比下降6個百分點至1500萬片面板。奧維數據顯示,2015年三季度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為1101萬臺,線上市場零售量規模為287萬臺,占比達26%。
“線上銷售主要是互聯網電視品牌,可以看到整體線上電視需求并不高。”一位彩電人士認為,今年中國彩電市場整體并沒有增長的大環境下,企業對外公布的銷售數據是否真實很難判斷,但目前仍是“虛假的繁榮。”
在整體彩電市場規模需求下滑,價格下跌的趨勢下,為何一批新品牌仍就樂此不疲還要進入呢?一個現象是,在一場場圍繞智能、生態、變革等關鍵詞和電視新品發布會預熱之前,無論是新老電視品牌都獲得了甜頭,樂視對外提出的諸多概念,讓其市值一直在創業板之首達到714億。而一向估值較低的傳統家電品牌重回資本的青睞,長虹、海信、創維曾在發布會之前股價一度漲停。
電視靠內容贏利仍很難用戶買單并不容易
樂視、小米的進入宛如撕開了原有電視機行業的一道口子,今年已出現了像微鯨、暴風、風行、PPTV、優酷等又一批新電視品牌的身影。
不難看到,這些新品牌的背后都代表著“視頻”、“內容”的標簽。微鯨背后是創始人黎瑞剛旗下華人文化基金的內容支撐,其投資并親自參與了諸多戰略型項目,例如上海濱江的文化地產項目夢中心、與美國夢工廠合資組建的東方夢工廠、與時代華納合資設立旗艦影業,華人文化控股華人文化控股不久前在蘇州宣布成立,投資人為阿里、騰訊、元禾控股等。風行背后則是中國互聯網電視牌照商東方明珠。
另外,PPTV、優酷也都是視頻運營和視頻內容的大佬,優酷投入阿里懷抱后,內容資源和后續的投入自然不言而喻。
“互聯網電視最終落腳點是視頻內容,任何一家沒有內容資源的電視機品牌日后都很難生存。”董敏認為。
酷開董事長王志國近日公開表示,酷開今后方向是做大屏運營平臺,目前已經商務簽約7000萬。樂視曾對外公布,超極電視已獲得千萬開機廣告商。
互聯網電視期望內容變現。“電視機直播廣告一年達到1500億元,預計未來其中10%將轉到智能電視端來,也就是將達到150億元的規模。”中怡康黑電研究中心總經理彭顯東表示。但他同時稱,雖然現在許多彩電廠都在公布日均活躍用戶數增長情況,但是智能電視的“用戶養成比較慢”。目前還需解決的問題包括:一是針對智能電視的專門APP應用,還遠少于手機;二是智能電視的交互方式有太多選擇,卻仍然不夠便捷;三是電視支付不夠便利;四是售后服務,還需變為售后指導。
“如果不賣出更多的電視,不提高電視用戶的開機和使用頻率,這一切都還是設想。”一位彩電企業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