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開始,一股智能硬件的新潮流逐步在國內興起,尤其在一線城市,一大批創業者投身于智能可穿戴設備、無人機、機器人廚師等一輪新型制造的熱潮之中。日前,廣東省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專家、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章喜受邀來東莞主講創業創新,他說,東莞制造業基礎雄厚,3C領域的智能硬件產業鏈完備,創客大有可為。
做有使命感的產品“我們在談互聯網+的時候,發達國家又進入了新硬件時代。”陳章喜說,“互聯網+”在政府的扶持和推廣下,成為許多創客和企業的關注焦點。但是互聯網的更新換代之快,也許快到你還沒注意到就已經過時。
而新硬件時代靠的已不僅僅是互聯網思維、互聯網銷售等軟創意,它不僅把智能用于生產,讓生產過程更高效更智能。更重要的是,它致力于產品本身的突破,很多發明如果成功了,就會給人類生活帶來了不得的突破和革新。
他說,硬件產業逐步復蘇,主要是受到了智能手機迅速發展、3D打印技術的涌現,以及新型融資模式誕生的影響,這些因素的同時出現恰好降低了硬件企業創立的門檻,并加速了其發展。
“回歸到硬件時代,將會成為下一個科技發展階段,重視硬件的發展永遠不會過時。”陳章喜說,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已經深度融進這一場新的產業革命中,全球制造業將面臨著新一輪洗牌。企業家正在尋找新的發展曲線,未來的中國制造,不能再走傳統老路,其內涵應更多體現的是智能和創新。
需敢于嘗試新鮮事物的創客
那么如何在重塑硬件的這股風潮中發現創業商機?陳章喜列舉了很多美國互聯網企業的案例。他說,像谷歌、亞馬遜、臉書等這些科技巨頭,在新硬件時代到來之時,都在布局圍繞硬件的產業,它們聚焦的項目都是實物,比如谷歌項目里的眼鏡、汽車、機械狗、無人機,特斯拉的火箭、超級環、充電站,亞馬遜的機器人送貨飛行器等等。
陳章喜說,創客們需知道,不管是現在的新硬件時代的“軟件+互聯網+大數據”,還是舊硬件時代的“主板+顯示器+鍵盤”,核心在于每個時代都會有這么一批敢于冒險、敢于嘗試新鮮事物的創客。“這就要求創客們一切從用戶出發,圍繞智能和實用,做出有使命感的產品。”
可圍繞創客建立實習工廠
東莞制造業基礎雄厚,擁有全國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基地。陳章喜說,在重塑硬件的風潮中,東莞也有望冒出一批敢于冒險和嘗鮮的創客。因此,東莞要創新機制體制,引導創客聚集。
一方面要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創業服務平臺。陳章喜說,東莞可以學習硅谷的模式,聯合周圍高校成立創業孵化基地,建立如同大學實習工廠般的地方,配備各種機床和工作臺和各種先進設備,吸引一批有想法有熱情的創客們在各自的工作臺上開發自己的東西。“他們出于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設計的產品從原型到最后包裝完畢的樣品,都在這個工廠里完成。”
同時降低創新創業門檻,對新型孵化機構的房租、寬帶費用和人才引進等給予適當財政補貼。陳章喜說,創客們需要的原材料可以都從平臺里要,并且要給予每個創業者一定的資金支持,把對于創客的投資當作是一種風險投資,引導創業投資機構投資于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