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顧問 電子信息產業研究中心 張梓鈞
大數據,作為近兩年內的熱點話題,已經被公認為是推動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并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其中以政府為主體的大數據應用,因其對社會影響深遠而廣泛,在大數據應用領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在社會高度信息化與數據化的今天,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數據產生,這些數據來源不同,類型各異,記錄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政府作為城市管理與民生服務的主體,不僅擁有著大量的高質量數據資源,同時有著強烈的數據應用需求。政府通過對數據采集整理,可以描繪出數字化的社會全景圖,并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以往難以洞察的社會運轉模式、規律以及問題,幫助政府工作的高效化、科學化開展。2014年,在智慧城市與信息惠民相關政策的驅動下,各地政府也都在積極部署大數據產業的發展,探索大數據在城市管理,民生服務領域的應用。
2014年政府大數據回顧:
智慧城市建設帶動應用需求
近兩年,“智慧城市”的建設正在全國各地方火熱的開展。截止至2014年底,我國的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已達193個,而公開宣布建設智慧城市的城市超過400個。智慧城市的概念包含了智能安防、智能電網、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環保等多領域的應用,而這些都要依托于大數據,可以說大數據是“智慧”的源泉。在治安領域,大數據已用于信息的監控管理與實時分析、犯罪模式分析與犯罪趨勢預測,北京、臨沂等市已經開始實踐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研判分析,打擊犯罪。在交通領域,大數據可通過對公交地鐵刷卡、停車收費站、視頻攝像頭等信息的收集,分析預測出行交通規律,指導公交線路的設計、調整車輛派遣密度,進行車流指揮控制,及時做到梳理擁堵,合理緩解城市交通負擔。在醫療領域,部分省市正在實施病歷檔案的數字化,配合臨床醫療數據與病人體征數據的收集分析,可以用于遠程診療、醫療研發,甚至可以結合保險數據分析用于商業及公共政策制定等等。伴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火熱進行,政府大數據應用進入實質性的建設階段,有效拉動了大數據的市場需求,帶動了當地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大數據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價值已得到初顯。
政企大數據合作更加緊密
政府擁有大量的政務及城市信息數據與巨大的應用需求,而企業則掌握著居民生活消費相關的數據與大數據采集、處理、分析的關鍵技術。兩者的合作可以形成優勢的互補,將雙方的資源盤活,各取所需,更加充分的挖掘數據中蘊含的價值。而2014年,政府與企業的在大數據領域的合作不斷加強,關系更加緊密,合作領域更加廣泛、模式更加多元化。
政企合作能提升政府業務水平。2014年9月,國家統計局與包括騰訊、數海科技、搜房網在內的六家公司簽署大數據戰略合作協議,將政府力量與企業資源相結合,共同推進大數據在政府統計中的應用;2014年11月,山西省農業廳、動物衛生監督所與北京寶訊溯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畜牧獸醫大數據系統平臺建設合作協議”,利用大數據增強全省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此外,一些政府部門在進行報告撰寫、決策分析的過程中,也陸續使用第三方企業提供海量數據或分析結果,提高了工作效率與決策的科學性。
政企合作助力大數據產業發展。2014年,在推進本地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還聯合阿里巴巴集團、百度公司共同舉辦了2014中國“云上貴州”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共同吸引大數據優秀人才、企業、項目落地,為產業的長遠發展造勢并打造人才基礎。
政企合作更能帶動模式的創新。2014年5月和10月,貴州省旅游局分別與中國聯通貴州分公司及中國移動貴州分公司簽約,合力打造貴州的“智慧旅游云”, 建設全省統一的旅游數據資源交換體系,利用移動網絡推動貴州智慧旅游發展,為游客提供智慧旅游體驗。2014年7月,北京市政府聯合百度公司及其他智能設備商和服務商共同宣布推出了“北京健康云”項目,依托大數據分析,提前發現健康隱患,為居民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健康咨詢服務,將健康的重心由“治療”轉向“預防”。
政企合作不僅為政府降低了平臺搭建與數據收集的成本,而且通過數據價值的挖掘,大幅提高了政府的執政水平與工作效率,同時通過模式的創新,進一步帶動當地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實現政府與企業的互利共贏。
政府數據資源進一步開放
盡管政府擁有著大量的高質量的數據資源,但數據資源在封閉的場景下無法充分發揮其內在的應用價值。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務部門信息共享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中也進一步強調了國家電子政務工程建設的思路和原則,以及推進信息共享,明確信息共享需求、完善信息共享機制的相關要求。政府的數據資源應該“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建立適當共享機制,實現個人、企業、政府的三方共贏。
2014年,以北京、上海、廣州、貴州等為代表的省市政府在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上走在了全國前列。截止至2014年11月,北京市各政務部門共同建設的北京市政務數據資源網,已經收集公開了36個部門機構的300余條資源信息,內容涵蓋交通、生活安全、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等多個方面,為居民的生活與企業的運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來源。上海市于2014年5月發布了《2014年度上海市政府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工作計劃》,并建立上海市政府數據服務網,向社會開放了一批關注度高、影響面大的重點領域政府數據,其中2014年4月正式開通運行的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已實現對外可供查詢數據近3億條;2014年11月,為了響應廣州市信息資源共享的要求,廣州市交委發布了《廣州交通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平臺管理辦法》,要求市環保局、氣象局、高速公路、廣鐵集團等15個單位和部門在未來三年率先進行“大數據”共享,推動大數據在交通領域的充分利用。而2014年10月,貴州省的“云上貴州”系統正式上線,該系統致力于實現貴州省交通、環保、旅游等多個部門多個領域的數據的統一存儲,實現便捷可靠的數據交換,達成省級政府數據資源的互通共享與開放。
政府大數據趨勢與展望
在政策支持與社會需求的共同驅動下,政府大數據在2015年必將迎來新的一輪發展。其中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將得到突顯,國產品牌將有望迎來機遇的爆發,而充分發揮企業與市場作用將是政府大數據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
智慧城市建設帶動應用需求
近兩年,“智慧城市”的建設正在全國各地方火熱的開展。截止至2014年底,我國的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已達193個,而公開宣布建設智慧城市的城市超過400個。智慧城市的概念包含了智能安防、智能電網、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環保等多領域的應用,而這些都要依托于大數據,可以說大數據是“智慧”的源泉。在治安領域,一些省市已經開始實踐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研判分析,通過對監控攝像、犯罪檔案等數據的整理分析,及時發現安全隱患、預測犯罪趨勢,打擊犯罪。在交通領域,大數據可通過對公交地鐵刷卡、停車收費站、視頻攝像頭等信息的收集,分析預測出行交通規律,指導公交線路的設計、調整車輛派遣密度,進行車流指揮控制,及時做到梳理擁堵,合理緩解城市交通負擔。在醫療領域,電子病歷、臨床醫療數據與病人體征數據的收集分析,可以用于遠程診療、醫藥研發,甚至可以結合保險數據分析用于商業及公共政策制定等等。
信息化與智慧化既是城市建設的切實需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伴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火熱進行,政府大數據的應用將進入實踐建設階段,市場需求有望得到爆發式增長,將有效帶動大數據收集、挖掘、分析、處理、應用到智能終端產品的制造等大數據全產業鏈的發展。
信息安全是發展的關鍵
隨著大數據的深入發展與使用,各類數據信息的收集、流通與開放進一步加強。這些數據當中也包含了政府企業的機密以及個人的隱私,一旦泄露或者處理不當,將嚴重損害國家、企業以及個人的合法權益。2014年2月27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顯示了中央對保障網絡與信息安全以及推動國家信息化發展的高度重視,是中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國家戰略邁出的重要一步。
在國家的高度重視與有關政策推動下,信息安全將成為未來幾年大數據發展的關鍵詞。這就要求IT企業加大對電子認證、加密解密、攻擊檢測與防御等技術的研發投入,加強產品系統應用安全。而政府用戶要抓緊推進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加強對數據中心及信息系統運維的監督管理,做好系統與項目的評估驗收工作,進一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大數據的參與者必須將信息安全的保護落到實處,共同打造安全可靠的大數據發展環境。
國產品牌迎來空前機遇
在數據信息安全受到高度重視的今天,安全性已經成為政府與企業信息系統的采購與搭建的首要考量因素。特別是政府用戶,其信息安全更關系到國家安全,對數據產品的安全與可靠程度要求更加嚴格。而棱鏡門事件的曝光,以及一些國外企業的不良作為,暴露了國外品牌產品所蘊含的安全隱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政府在大數據平臺與應用的采購與設計上,將更加青睞國產品牌,避免潛在的安全風險。而支持國產品牌,不僅符合政府的安全性需求,也符合國家關于優先采購本國產品的政府采購政策。
另一方面,與標準化的IT信息化產品不同,大數據應用與解決方案的設計,強調針對不同主體,不同的應用場景的定制化設計。而相比國外品牌,國內廠商在對本國國情與市場需求的把握上更具優勢,在大數據產品與應用的設計上,更能契合政府用戶的實際需求,在政府大數據的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將迎來空前的發展機遇。
市場機制發揮更大作用
政府大數據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信息惠民,但實現惠民的主體并不一定是政府本身。受困于其職能身份的限制,政府在數據應用的創新方面往往顯得不夠靈活。而企業不僅擁有著大數據的分析技術,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對于數據中蘊藏的價值有著更加敏銳的嗅覺,在數據的應用模式的創新方面有著靈活的應變能力與較強的探索精神。
政府運用大數據服務民生,未來將更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加強企業的參與程度。在保證有效監管的前提下,政府應有層次有選擇的加大數據對外開放,引導企業挖掘數據的潛在價值,探索商業與應用模式的創新,同時保障市場的良性競爭,實現優勝劣汰,推動大數據應用的健康發展,鍛造出真正能被市場所接收的、為政府與居民創造價值的、優質的大數據應用模式,實現政府大數據資源的高效、高質量利用。
不可否認,大數據的應用,將對政府部門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產生深遠影響。擁抱大數據,是政府走向科學化、智慧化的必然選擇,而如何用好大數據,仍需各地各級政府在不斷探索中總結。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大數據在更多領域從理論走向實踐,落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