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手機的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和手機結成了牢不可破的“友誼”,大部分時間手機不能離手,甚至惺惺相惜乃至相濡以沫。開始愛上手機的硬件和軟件,開始折騰其微信,微博,視頻,拍照,開始嘗試用手機完成“高難度”動作,從無節制的消費到隨時隨地上網的期待,再到埋怨手機里的大堆預裝軟件,埋怨它們不實用,占據大量手機內存,直接影響手機運行速度,繼而開始轉戰刷機。面對這樣一份愛恨交織割舍不斷的“人機”情感,讓多數人在不知不覺中被貼上了“手機控”的標簽,但同時也讓更多手機用戶不堪其短信騷擾,那些隱蔽和難以根除的惡意軟讓用戶更加頭疼,而在這些泄露用戶信息,或偷取流量與話費的垃圾預裝軟件,通常偽裝成原裝手機出廠預設軟件形象的垃圾軟件影響更為惡劣。
提及預裝軟件,從APP開發商和渠道商的角度出發,誰都不希望自己內置在手機系統內的軟件被用戶輕易卸載刪除,但是類似ROM助手之類的軟件,不僅可以ROOT權限,而且自帶刪除預裝軟件功能,嚴重威脅很多垃圾預裝軟件的推廣。
一位朋友也是一名智能手機用戶,去年8月份購入一臺千余元的國產安卓智能手機,沒料想到,在點開手機自帶瀏覽器后,就被見縫插針彈出廣告網頁與不良信息嚴重騷擾。這種現象不僅嚴重影響用戶使用體驗,還可能泄露個人信息,造成財產損失,比如一些用戶會在不經意的誤操作過程中,被頁面引導至手機號注冊環節,導致一天之內卡內百元話費變迅速蒸發。類似這樣的釣魚式垃圾軟件層出不窮。2014年11月,工信部就加強智能終端進網管理專門發文,皆在嚴控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中預裝軟件的亂象,但是預裝亂象,至今成效如何,也是眾說不一。
為什么要在用戶手機上預裝軟件?
刷機預裝可能大部分用戶都了解一二,主要來說說廠商預裝,一般情況下,單臺手機每預裝一個軟件,手機廠商可以向軟件商收費八毛五塊錢不等,這樣一來,手機廠商能降低手機生產成本,從而在競爭中形成價格優勢,而軟件開發商則通過預置軟件推廣了軟件,增加了用戶使用量,進而實現其經濟利益。值得用戶關注的是,這些預裝軟件多為收費應用,一旦用戶激活,就會產生費用,甚至有應用程序在手機內潛伏近3個月后,會自動以短信的方式扣費(比如一條0.5元,用戶很難發現),手機廠商和軟件商從中瓜分這些利益。
簡單說一下刷機預裝,就是用戶在刷機時裝上去的預裝應用,主要從用戶使用中直接收費;軟件本身免費,通過增值服務收費和渠道收費;總之正是基于各種利益,手機預裝軟件市場才會亂象叢生,而用戶則成了最后的買單者!
![](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201502/01990fb0b93ad94f0ddaf2160a26e5af.jpg)
新規則難以執行
其實通訊業界也在試圖打造一個更為“干凈”的品牌聯盟,在2013年的時候,在中國反網絡病毒聯盟大會上就公布了其中9家電信與運營商和專業游戲運營商“自律白名單”,并希望移動互聯網生態中軟件開發者,應用商和安全軟件這三個關鍵環節進行約束。
但是垃圾預裝軟件的利益鏈如此龐大,環環相扣,政策也好,自律也好,效果并不明顯??v使監管新規出臺后,智能終端企業的出廠檢測并沒有實質性的作用,所以目前為止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市場上的相關工具對自己的手機進行root和卸載刪除垃圾預裝軟件,目前很多的用戶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對手機進行刷機,從源頭杜絕垃圾軟件預裝行為。
如何搞定預裝在系統中的“蛀蟲”
智能手機普及,大部分用戶都正在遭遇手機“軟件門”現象,絕非孤例,在2006年至2009年三年間,針對網絡不良與來及信息舉報中心就手上千起投訴,投訴最集中的問題就是垃圾軟件“難以卸載”這個問題。
對此問題,相關專業人士給出建議是利用手機市場中的一些輔助工具來卸載刪除不明來歷的垃圾預裝軟件,這一點ROM助手做的比較到位,應當從根源上解決這一問題。倘若不解決,垃圾預裝軟件層出不窮,會嚴重干擾用戶體驗,侵犯用戶權益。針對用戶如何搞定預裝在系統中的“蛀蟲”,需要廠商在用戶體驗上進行反思。大部分手機用戶希望看到的是手機廠商能夠少安裝一些預裝軟件,且每款軟件應當是受到檢測的安全軟件,這樣用戶才能擁有一個安全的手機系統,而不是將很多不必要的垃圾軟件統統擺在手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