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絕非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和簡單。對于互聯網公司、傳統制造業、年輕的創業團隊,不論曾經在哪個領域有多么輝煌的成就,進入智能硬件領域或許都不會收獲理想中的美好。其中一部分企業并不具備智能技術的實力,或者說沒有這方面的基因,但為了追逐“熱點”或是為了給營銷做嫁衣,為了讓所謂的智能概念飽滿而塞進了一堆并非用戶所需要的創新。表面的繁榮與用戶實際需求脫節,導致圈內熱火、圈外冷漠的局面,行業“偽智能”困局由此產生。
智能不智:
概念炒作大于實際
目前,市場上很多打著“智能牌”家居的產品距離實際意義的智能控制都還有著很大的技術和功能上的差別,可以說還欠缺點“智商”。據相關媒體報道,有些所謂的智能洗衣機,只是通過簡單的“電腦控制”輔以智能概念而宣稱智能化,其實就是全自動洗衣機的翻版;有的冰箱將成熟的自動調節溫度技術說是智能化,其實只是具有自動變頻功能冰箱……類似的終端故事還有很多。
而更多的所謂智能單品更是偏離用戶的實際需求,加入幾個并不成熟的傳感器,然后加載一個界面設計并不完善的App,就開始打著顛覆的旗號夢想著逆襲。不能說這是消費誤導,但至少可以看到這些智能家居產品似乎代表著創業者的情懷,卻不能詮釋用戶的情懷。這些絕對不是真正的智慧家庭,甚至很多產品連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家電都算不上。缺乏產業鏈支撐,借助于概念粉飾下的“智能”炒作,無法滿足人們真實的使用需求,最終只會危及行業良性進化,無法取得長遠發展。
智能低智:
讓簡單的事情復雜化
與上述問題接近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智能低智”。按照真正的智慧家庭要求,智能家電應該是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互動”,它們能以自己的語言進行溝通和交流,并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人與智能設備之間的語言溝通。如果從這個視角來看,家電設備的智能化似乎還沒起步。
目前,很多家電產品連基本的操作設置都不夠人性化,就更別提智能化設計了。比如,有些智能化電視,由于操作方法復雜,老人想看電視反倒連電視節目都調不出來。智能家居是一個平臺,其本身就是一個智能化的控制系統。在這個平臺上,所有的家電,包括門窗、水電設施都可以被遠程控制,實現智能化的應用體驗,同時還可以根據用戶的自定義設置,進行各種各樣的智能控制,這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
如果做更深一層次的探究,智能家居的未來是基于可穿戴設備,根據人的生理、心理狀態自動調節環境,從而使硬件服務于人。我們需要理清的是,“智能”是讓生活更方便、簡單、舒適,而不是概念或給用戶帶來復雜。如果智能的結果是增加了操作難度、讓簡單的事情復雜化,這樣的智能產品究竟是“智能”還是“弱智”呢?
未來家電設備的“智商”需要借助云計算,通過人工智能不斷學習并持續提升,最后它們將能像人一樣具備思考和判斷能力,從而能夠更好地為人類的生活服務,這才是智慧家庭的基本標準。但是,這個夢想通道目前在很多制造商中并沒有打通,或者說概念的構建才處于起步階段。
目前的困境是,作為智慧家庭的組成——智能家電行業的一些制造企業,也曾試圖給市場提供一個智慧家庭的模板,讓智能家電快速做到真正的智能化,但這些制造企業受制于自身產品線和思維模式的限制,往往無法承擔智慧家庭的重任。因此,最快捷的突圍路徑就是,讓智慧家庭通過系統平臺企業來實現,就像蘋果、微軟一樣,通過搭建系統平臺的革命推動行業升級,讓一切智能硬件標準化。
互聯不通:
產品出發點是競爭而非需求
很多智能家電企業推出產品的出發點都是基于競爭層面,而不是消費者層面。不同品牌、廠家的不同產品都遵循著各自的標準,因此在設計上并不能夠做到整體智能,這對于用戶而言是種困擾。從智慧家庭的消費需求看,不管是哪個品牌或是怎樣的產品,家電設備之間必須實現“互聯、互控、互通、互動”,這樣才能組成真正的智慧家庭。但目前的狀況是,每個品牌基于自身能力的智能方案實為“畫地為牢”,只關注自己能做什么,而無法滿足消費者的整體需求、真實需求。
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不同品牌的家電產品,如果它們無法互聯互通,最終,每個家庭都會被不同品牌割裂成多個“孤島”,這樣也就失去了智能的效應,所帶來的結果就是,智慧家庭智能停留在夢想階段,而企業就只能在偽智能戰略中游離。
智能家電行業需要一個能實現各品牌設備兼容的協調平臺,為各品牌產品互聯互通互控搭建一個橋梁,保障不同品牌的產品可以無障礙地“對話”,同時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只有這樣,用戶才可以根據需要,將軟件應用連接到不同功能、不同品牌的家電產品上,創造出真正的智慧家庭的全新體驗。這也是最近蘋果、谷歌等國際巨頭所推出的平臺系統受全球關注的原因所在。
智能無情:
產品人性化設計不足
實際上,智能家電作為智慧家庭的一部分,所承載的不僅僅是使用功能,而更應該體現出智能所帶來的人性化、智能化體驗。就像一個人,他要求關愛、情感、思想,否則生活就是孤單與蒼白的。對于智能家電,無論做傳統家電的企業還是近幾年興起的初創企業,都拋出了美妙的智能故事,但實際上卻沒有企業能夠做到家電的人性化。那么,智慧家庭應該如何做到實處呢?
從移動互聯網的流行趨勢可以看到類似的影子。以微信為例,它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工具,而是一個共享平臺,成為好朋友之間思想、樂趣、情感共享的園地。智能家電的升級方向應該是,做到互聯互通互動后,能夠讀懂、識別用戶的生活習慣和特征,成為用戶的生活秘書。
而就目前的智能家居產品來看,不論是外形、技術、性能,還是App的界面交互操作方式都存在著極大的提升空間。暫且不談由產業鏈不成熟所制約的智能家居硬件層面的環節,就以App的設計以及基于硬件本身的交互界面設計來看,都缺乏人性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