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了提高礦井移動通信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首先采用電磁波理論和信息論對透地信道進行深入分析;提出采用擴頻技術是解決透地通信接收信號微弱和干擾嚴重的有效方法,并建立了基于SystemView的通信系統仿真模型。通過對仿真結果和系統的誤碼率特性分析表明,該系統可以有效抑制干擾,實現信號可靠傳輸,為礦井移動通信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 透地通信;大地媒質;天線設計;擴頻技術;仿真
透地通信是一種以分層大地作為傳輸媒質,利用無線電波直接穿透大地來實現地面與井下信息交流的無線通信技術。透地通信的傳輸介質是分層大地,因此當礦井突發坍塌、井底透水等災害事故時,通信設施不會遭到太大的損害,被認為是最可靠的應急救援通信手段。然而透地信道的干擾、嚴重衰減以及弱信號接收困難等問題的存在,使得透地通信系統的研究進展十分緩慢。根據擴頻通信系統抗干擾能力強、可以在很低的功率譜密度條件下可靠地工作,甚至信號電平在一定噪聲的“淹沒”下也能有效通信的特點,本文將擴頻技術應用到礦井透地通信系統中,并設計出系統的仿真模型,給出了仿真結果,證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優越性。
1 礦井透地信道特性分析
1.1 透地信道的衰減特性
本文中把透地通信信號的傳輸媒質(大地)看作是均勻的、電導率有限的媒質,這種假設有利于建立信號沿礦井無線通道傳輸過程的數學模型。
由式(6)可得:媒質電導率?滓與發送端電磁波頻率f的大小決定了電磁波信號穿透地層的深度。各地礦井的煤層深度不同,因此其電導率?滓也不同,從而使得其穿透深度也不同;電磁波的頻率f越高,幅值衰減就越嚴重,穿透能力越弱,傳播距離就越短。根據以上的分析可知:在透地通信系統中必須保證電磁波工作在甚低頻段(VLF3~30 kHz)。
1.2 透地信道的干擾特性
信道中的干擾是決定通信質量好壞的最主要因素,并且透地通信系統中有些設備的靈敏度極高。事實上,礦井無線通信的干擾主要包括工業和自然的各種干擾電平。
地面上的長波、高壓輸電線和超聲波波段的無線電廣播臺是常見的工業干擾源。陰雨天氣時,雷電放電在巖層中感應出的寬頻譜電磁場、大地恒定電場的波動都會對透地通信系統造成很大影響,是很常見的天然干擾源。
地下礦井通道里的主要干擾源是電力電纜網絡和各種機電設備。這些網絡和設備可能會產生巨大的脈沖電流流散到周圍的巖層中,這些電流在各個方向的分量將對透地通信系統造成嚴重的干擾。
2 礦井透地通信系統天線設計
由于透地通信系統中使用的信號頻率極低以及各種干擾可能通過不同途徑到達接收點,因此要想實現穿透地層的無線電信號可靠傳輸,設計良好的發射和接收天線裝置是極其重要的。
在礦井低頻無線通信中,一般是利用電磁波的近區到中間區的場實現信號傳輸。當天線裝置的經典計算推廣到半導電媒質時,會導致對天線裝置效能估計的非單值性。
由天線知識可知,天線上的電流是按照有耗長線的規律分布的。當天線尺寸較小時,若用終端開路形式,天線的有效長度只有實際長度的一半,輻射能力減弱,需要在天線回路中串入較大的電感才能調諧。串入大電感將引起較大的功率損耗,從而使得整個系統的效率降低,并且大功率的發射裝置將引起較多的電能消耗,這對礦難發生后的救援十分不利。若天線采用終端短路形式,則電流的分布比較均勻,輻射能力增強,而且輸入阻抗的電抗分布為小感抗,容易和發送裝置匹配[3]。
根據以上分析,本文選擇90 m長的終端短路單極天線作為發射和接收天線,天線長度應滿足l<<?姿。因此,可以將天線視作水平電偶極子。
3 透地擴頻通信系統方案
3.1 系統方案的原理
擴頻通信是基于信息論和抗干擾理論的信息傳輸方式,它的理論依據是信息論中的香農(Shannon)公式:
根據前面的分析可知,在透地通信系統中,天線的輻射效率很低,而且透地信道的衰減十分嚴重,使得接收點的信號十分微弱。VS、HS較小使得N較大,N值的變大將使通信十分不可靠,以致于N>1時無法進行通信。解決此問題的方法有兩種:增大信號體積VS和減少每次傳輸的信息量I。具體的措施有:
?。?)增大TS,通過傳輸延時換取可靠性。顯然這不滿足生產調度及礦難救援的要求。
?。?)增大信號的動態范圍HS,即增大發信功率PS,也就是用較大的功率消耗換取可靠性。但礦難發生時井底下的電能有限。
?。?)增大信號帶寬BS,也就是用增大頻帶換取可靠性。這是解決透地通信系統中信號發送、接收問題的有效途徑,這樣做將使通信系統的誤碼率顯著下降。
而擴頻通信就是用帶寬遠遠大于發送信息所需最小帶寬的信號傳輸數據,以達到使通信誤碼率下降的目的。
3.2 擴頻通信系統框圖及分析
根據以上對透地信道和天線特性的分析,本文在設計透地通信系統時采用直接序列擴頻技術(DSSS),其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5]。
4.2 仿真結果及分析
系統運行時,各參數的設置在圖2中已注明。圖3所示為仿真系統一次運行時SystemView分析窗口的運行結果。
從圖3(a)和圖3(g)可以看出,發送信號經透地信道傳輸后,在接收端能夠得到不失真的原始信號,只是存在一定的時間延遲。
為了進一步驗證該設計方案是否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再從系統誤碼率的角度進行分析。多次仿真結果的BER/SNR曲線如圖4所示。
從圖4可知,信噪比與系統的誤碼率成反比例,說明本文的方案是可行的,可以實現可靠的透地通信。
本文提出的直接序列擴頻方法能有效解決透地通信中干擾嚴重和弱信號接收問題,基于該擴頻方法的礦井透地通信系統的應用將使礦井生產的安全系數、生產效率和自動化程度得到顯著提高,較大程度上滿足礦井安全生產、搶險救災的需求,推動礦井移動通信的發展,同時使通信系統成本大大降低,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張清毅,朱建銘.透地通信信道特性的研究[J].電波科學學報,1999,14(1):36-40.
[2] 劉凌志.無線電波在大地媒質中的傳播特性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04.
[3] 陶晉宜.甚低頻電磁波穿透地層礦井通信系統天線裝置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7,30(2):139-143.
[4] 司徒夢天.解決地下通信技術難題的方案及關鍵設備[J].中國工程科學,2001,18(7):64-69.
[5] 韋惠民.擴頻通信技術及應用[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6] 劉正瓊.基于SystemView的擴頻通信仿真與分析[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7):843-845.
[7] PIERRE L E. Summary study of undergrou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R]. Ottawa, Ontario, Canada: CANMET Mining and Mineral Sciences Laboratories,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