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相相移鍵控調制(Quaternary Phase Shift Keying,QPSK)是一種線性窄帶數字調制技術,它已經在數字調制技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廣泛地應用于衛星通信、移動通信、視頻會議系統、蜂窩電話和其它數字通信領域。具有頻帶利用率高、頻譜特性好、抗衰落性能強、較低的比特錯誤率等優點。
DSP技術主要是指將DSP的基本理論和算法付諸實現的途徑和方法。傳統的DSP技術是當前廣泛使用的DSP處理器的解決方案,而這種解決方案日益面臨著不斷增加的巨大挑戰,自身的技術瓶頸導致這種解決方案在DSP許多新的應用領域中的道路越走越窄。而現代DSP技術是相對于傳統DSP技術而言的,是基于可編程片上系統SOPC(System ON a Programmable Chip)技術、EDA技術與FPGA實現方式的DSP技術,是現代電子技術發展的產物,它有效地克服了傳統DSP技術中的許多瓶頸,在許多方面顯示了突出的優勢,如高速與實時性,高可靠性,自主知識產權化,系統的重配置與硬件可重構性,單片DSP系統的可實現性以及開發技術的標準化和高效率。QPSK設計采用MATLAB/Simulink DSP Builder開發出用于QPSK調制的正交信號產生單元,在電路模塊的形成方式上用DSP Builder的模塊調用代替繁瑣的VHDL程序,從而方便的得到了所需的結果。系統的實現以FPGA為物理載體,與傳統的基于硬件描述語言的設計相比,這種流程更快捷方便靈活。
1 QPSK調制原理
所謂的QPSK調制就是利用載波的四種不同相位來表征數字信息,每一種載波相位代表兩個二進制代碼元信息。由于每一個載波相位代表兩個二進制碼元信息,所以每四個二進制碼元又被稱為雙比*元。
QPSK信號的表示式為
其中,A為載波振幅,wc為載波角頻率,θi為載波相位。
若,則QPSK信號的初始相位為0,若,則QPSK信號的初始相位為π/4。
將式(1)寫成
I(t),Q(t)為+1或-1。則式(3)即為QPSK的數學表達式。
QPSK信號的調制可分為相位選擇法和調相法,本文采用調相法進行設計,其調制框圖如下圖1所示。
圖1 QPSK調相法調制框圖
圖1中,串/并變換器將輸入的二進制序列依次分為兩個并行的雙極性碼序列。設二進制數分別為a和b。雙極性的a和b脈沖通過兩個平衡調制器分別對同相載波和正交載波進行二相調制,兩路輸出疊加后就可以得到QPSK信號。
2 基于DSP Buildter的QPSK設計
DSP Builder可完成圖形化的系統建模、設計、仿真、把設計軟件下載到FPGA開發板上。它是一個系統級的開發工具,架構在多個軟件之上,并把系統級和RTL級兩個設計領域的設計工具連接起來,最大程度的發揮了兩種工具的優勢。DSP Builder依賴MathWorks公司的數學分析工具Matlab/Simulink,以Simulink的Blockset出現,可以在Simulink中進行圖形化設計和仿真,同時通過SignalCompiler可以把Matlab /Simulink的設計文件(.mdl)轉成相應的硬件描述語言VHDL設計文件(.vhd),以及用于控制綜合與編譯的TCL腳本。而對后者的處理可以由FPGA/CPLD開發工具QuartusⅡ來完成。
研究采用QuartusII6.1、DSP Builder6.1和Madab Rb2006作為FPGA的設計及測試平臺。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很方便的調用DSP-Bbuilder和Simulink庫中的圖形模塊來建立硬件模型,輸入信號也可方便的調用Simulink模塊。依據QPSK的基本原理,可以快速的建立QPSK模型。要完成QPSK的建模,首先打開MATLAB,在命令窗口輸入“Simulink”進入圖形化仿真建模環境,新建一個仿真模型。依照圖1的原理圖設計,建立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QPSK調制系統的整體模型
圖2中,由頻率字、延時器、加法器和兩個LUT組成正交信號發生器,產生兩個正交的載波信號。隨機信號發生模塊產生隨機信號,經過反相器形成數字基帶信號,經過串并轉換模塊變為并行信號,再經過多路選擇器模塊輸出+1和-1,然后和正交信號發生器產生的正交載波信號相乘,最后在加法器中進行相加實現QPSK調制。
3 系統仿真與硬件測試
3.1 系統仿真
完成整個設計后,設置仿真時間,開始仿真。設置Simulink的仿真停止時間為2 000,仿真步進設為自動。仿真結果如圖3,圖中前兩欄為正交波信號,最后一欄為QPSK已調信號。
圖3 QPSK仿真波形
3.2 硬件測試
在Simulink中完成仿真驗證后,需要把設計轉到硬件上去實現。這是整個DSP Builder設計流程中最為關鍵的一步,可獲得對特定FIGA芯片的VHDL代碼。雙擊QPSK模型中的SignalCompiler,點擊分析按鈕,檢查模型無錯誤后,打開SignalCompiler窗口,在圖中設置好相應項后,依次點擊1、2、3 3個按鈕,逐項執行VHDL文件轉換、綜合、適配,即可將。mdl文件轉換為.vhd文件。同時,在工作目錄生成的文件中有tb_qpsk.tcl和tb_qpsk.v文件.tb_qpsk.v文件是在QuartusII中要用到的工程文件,tb_qpsk.tcl文件是要在Modesim進行RTL級仿真用到的測試代碼。仿真完成后,在QuartusII中指定器件管腳、進行編譯、下載。最后進行硬件的下載,連接好FPGA開發板即可。本文采用的硬件是Cyclone系列芯片EP2C35F672C6N。圖4是在QuartusII中QPSK的已調波形,與仿真波形基本一致。由圖可以看出,有4個相位跳變點,正確地反映了QPSK調制的特點。
圖4 QPSK的已調波形
4 結論
本文利用了現代DSP技術的功能,在Simulink的環境下實現了QPSK的建模,給出了具體模型,從而避免了VHDL程序的編制,縮短了周期,提高了效率。采用該法,極大地提高了電子系統設計的靈活性和通用性。仿真結果和硬件實現都驗證了該方案的正確性。